全球首款开源FPGA发布,或将重塑芯片行业格局

4次阅读

共计 1037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开源这个概念近年来非常火热,从芯片设计到人工智能模型,都在掀起变革浪潮。

今年初,开源大模型 DeepSeek 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。而如今,这股风潮已经吹到了 FPGA 领域。近日,美国半导体初创公司 Zero ASIC 宣布推出了全球首款开放标准 eFPGA IP 产品 Platypus。

这款产品最大的亮点在于它采用了 100% 开放和标准化的 FPGA 架构,同时提供了 100% 开源的 FPGA 比特流格式和开源的开发工具。这标志着 FPGA 技术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。

从尝试到突破

其实,关于开源 FPGA 的研究早已有之。早在 1997 年,日本大阪大学就推出了 VPR 开源 FPGA 研究平台,大幅降低了高质量 FPGA 研究的门槛。然而,尽管有不少尝试,市场上始终缺乏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开放、标准化商业 FPGA 产品。

直到 Zero ASIC 的 Platypus 问世,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这一目标。Zero ASIC 的前身是 2008 年成立的 Adapteva,该公司专注于并行处理器的研发。后来,创始人 Andreas Olofsson 重组团队,并获得了美国政府的资金支持,致力于打造可组合芯片平台。

Zero ASIC 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快速组装独特硅片系统的平台,让开发者能在短时间内从现成的芯片目录中获取所需组件。这不仅降低了开发成本,还极大提升了开发效率。

开源 FPGA 的意义

相比传统的闭源 FPGA,开源 FPGA 有着诸多优势。首先,在成本方面,开源 FPGA 可以帮助开发者摆脱对商业公司高昂授权费和工具订阅成本的依赖;其次,在定制化方面,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修改 FPGA 架构或工具链,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性能优化;再次,在安全性上,开源生态支持多平台兼容性,降低了单一厂商带来的安全隐患;最后,在生命周期管理上,开源项目可以通过社区维护来延长硬件的使用寿命。

开源 FPGA 的挑战

尽管前景广阔,但开源 FPGA 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。例如,硬件设计门槛高、开源工具链性能瓶颈、生态系统碎片化等问题都需要解决。不过,可以预见的是,一旦这些问题得到妥善处理,开源 FPGA 将成为推动硬件创新的重要力量。

对于国产 FPGA 厂商而言,开源 FPGA 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。它不仅可以降低技术壁垒,吸引更多全球开发者参与,还能加速技术迭代,减少对国际厂商 IP 的依赖。此外,通过复用开源 IP,国产厂商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技术创新中去。

总而言之,随着 Platypus 的推出,FPGA 行业正在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。未来,开源 FPGA 是否能成为主流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
正文完
 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