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计 3577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抚远蔓越莓,搭乘网红哈尔滨的东风,逐渐走进大众视野。广西幼儿园小朋友到哈尔滨游学,被戏称“小砂糖橘勇闯哈尔滨”,广西回赠特产,黑龙江则回赠 10 万盒本地蔓越莓至广西,引发网友好奇,东北竟产蔓越莓,还掀起全国农业特产大摸底。
蔓越莓的引种与发展
蔓越莓原产北美,2014 年引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,抚远红海植业成为亚洲最大的蔓越莓生产基地。2019 年冬天,《窄播》团队曾到访红海植业基地。当时,红海植业 2010 年成立,2014 年落地抚远,2018 年培育出国产种苗,2019 年第一次做鲜果售卖。那时,他们致力于渠道拓展、鲜果售卖和技术团队补充,因消费者更关注蓝莓而低落,为吸引不了技术人才而发愁。
如今,抚远蔓越莓已不再籍籍无名。网络热梗频出,网友热购,各地消费者能吃到经冷链运输的鲜果。2022 年,抚远蔓越莓还搭载神舟十四进入太空,试图培育具有专利的国产蔓越莓品种。抚远蔓越莓的 10 年,恰似一部抚远农业规模化改革史。
农业政策与产业机遇
农业与自然环境、地方政策紧密相连。当初红海植业选择抚远,与黑龙江农业政策改革及抚远政府支持有关。抚远需农业规模化样本,蔓越莓是“超级水果”,产业空间大。抚远政府对蔓越莓产业支持力度大,不仅修路、通电、建水利工程,还在当地唯一的职业高中设立蔓越莓专业。
农产品生意有天然难处。2019 年,红海植业年产 400 多吨,是前一年 4 倍,拓展了京东等新渠道。2023 年,年产量约 2200 吨,是 2019 年的 5 倍,但产地面积仍 4200 亩,单位生产效率提升,整体产量未规模性增长。网友不知蔓越莓产自东北,侧面印证产量规模小,当地未大力推广。不过,2014 年东北蔓越莓在抚远迎来生长机遇,未来充满未知。
寻找“超级水果”的契机
霜降过后,黑龙江抚远降温,这里是中国最东边城市,有中国唯一规模化种植蔓越莓基地。红海植业总经理李峰用自创的蔓越莓锅包鱼招待各方来客,所用蔓越莓来自基地。对于一二线城市消费者,蔓越莓不陌生,其在中国市场认知率从 2013 年的 4% 迅速增长到 2016 年的 54%,但 2014 年前中国未驯化种植过。
近年来,东北黑土地进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期,蔓越莓符合抚远规模化水田种植方向,且经济价值和稀缺性高于粮食作物。2017 年撤县立市不久的抚远,将蔓越莓作为城市定位之一。
“超级水果”背后的故事
2019 年是基地结果第二年,秋分举办了盛大的蔓越莓采收仪式。蔓越莓因果芯有空间遇水能浮起,采用水收方式,采收时基地农田灌满水,红色浆果染红 500 亩田地。当年,李峰和集团董事长海鹏用蔓越莓拼出五星红旗和 70 周年数字图案,去年因产果量有限未成功,今年产量近 4 倍,愿望实现。
采收仪式当天,邀请了各渠道客户,签约后李峰喝了很多酒。李峰非抚远本地人,2010 年海鹏找他时,他在哈尔滨做服装外贸生意,因生意不景气想另谋出路,二人合作红海植业项目 9 年。最初他们想种蓝莓,2010 年海鹏预感国内水果消费市场变化,当时“超级水果”风刮到中国,蓝莓是代表,但已有竞争对手规模化种植且人力成本高,他放弃了。
海鹏想找有“超级水果”特性的品种,基于儿时对黑龙江野生蔓越莓的记忆,注意到其商业价值。蔓越莓种植局限性大,生长在凉爽地区,对土壤要求高,全球仅在美国、加拿大和智利部分地区种植,因其富含原花青素、维生素 C 含量高,在欧美被视作“超级水果”。海鹏考察美国后,认为这是未来机会,国内无人做,市场广大,且蔓越莓果汁在北美普及,中国人富裕后会更接受。2010 年启动种植项目,李峰考察东三省后,在抚远看到所需自然条件。
落地抚远的考量
到抚远第一天下午,前往蔓越莓基地,沿途可见大片被水淹没的玉米地。抚远临近两江交汇处,水网密、地势低,易受洪涝影响,8 月遭洪灾,两个多月后田里积水仍未排尽,沿江多沙土、易涝,导致粮食作物品质不高。
途经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,李峰放慢车速,它是当地农业改革样本和东北规模化农业标杆。本世纪第二个 10 年,黑龙江全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,抚远减少旱地作物种植,实施旱改水工程,鼓励水稻生产,利用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分散资源集中,实现水稻规模化生产,发展出全产业链模式。
蔓越莓适合规模化种植,吸引了抚远县政府关注。2014 年春天,县委书记周宏联系李峰,希望招商。李峰最初相中同江,经比较最终选择抚远,以高于当地市场价格买下荒地 30 年土地使用权,得益于黑龙江特殊开荒政策。抚远人均耕地面积多,蔓越莓种植规模越大越节省成本。
基地落成后,当地政府修路、通电、建水利工程,职业高级中学设蔓越莓专业。水果经济效益高于粮食作物,海鹏算过账,种 1 亩蔓越莓成本虽高,但丰产后收益可观,1 亩蔓越莓效益相当于 50 亩水稻或 100 亩玉米。在工业不发达的抚远,规模化农业意味着产业链价值,未来红海植业还要建加工厂,目前 4200 亩地是一期工程,还规划二期、三期,预计种植面积扩张。2017 年,抚远市宣布“东方蔓越莓之都”定位,赌未来中国消费市场对蔓越莓的旺盛需求。
驯化蔓越莓的艰辛历程
抵达基地前一天,今年蔓越莓水收刚结束,田地水未排,乘车行驶在田间,黑土地被均匀分割,为满足水收蓄水需求,农田保持同一水平高度,无风时水田像镜面,四周宁静。
李峰望着农田,喜欢东北这平整广阔的土地,安静时会放内蒙民歌。2015 年聘请程正新前,李峰是基地唯一技术员,种植技术从美国农场学来,2013 到 2014 年间,他每季去美国不同区域农场学习。虽语言不通,但靠热情克服交流障碍,把学习经历视作农民间对话,通过肢体动作与美国老师交流,翻译每四天去一次。
海鹏把在美国的学习称为“像素级”模仿。在中国驯化蔓越莓不易,第一年因缺乏经验,从美国进口的苗木途中大量死亡,导致 2015 年基地颗粒无收。各种质疑声起,程正新明白失败与种植无关,当时抚远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人少,本地农民习惯靠天吃饭,很少应用该技术。
2016 年进口苗木时,对运输保养提更细要求,苗木存活率达 98% 左右,春天播种时程正新和工人一起下地种苗,但 2017 年运到基地的苗木质量又变差。为摆脱对进口苗木的依赖,从第一年起就开始培育本地苗,驯化周期约三年,2018 年基地用上自己的苗。过去 5 年,李峰大部分时间在抚远,蔓越莓是他的牵挂,他觉得伺候苗木像伺候孩子,天天看着长得好。
销售鲜果的挑战与机遇
霜降前一天,李晶从上海赶来抚远,他是李峰销售搭档和上海暹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。到基地后,他去厂房了解采收量并更新客户标准,此时工人们正在分拣,新鲜蔓越莓经吹洗、按颜色深度、软硬度、果径大小分拣。
今年 400 多吨的产量超预期,给基地带来压力,分拣工作成难题。基地临时改装分拣冬枣的机器区分果径大小的蔓越莓,因人工和场地有限,精细化包装工作在抚远无法完成,初步分拣后运到上海分装。
今年基地忙碌,因最初规划主要制作加工产品,没给分拣环节留空间,由早期销售策略决定,早期集团进口蔓越莓加工产品,拿下与多家食品零售商合作供应果干。今年海鹏提出鲜果销售策略,认为中国人有吃鲜果习惯,鲜果营养成分完整且耐保存,还与艾默生合作延长物流运输生命周期。
“卖鲜果”重任压在李晶身上,他接手销售业务后联系各路销售渠道,10 月 15 日晚办线上发布会,推广鲜果蔓越莓,找来京东、盒马等新零售渠道和天天果园等水果电商。京东是重要客户,今年订走 25 万盒 80 克小包装蔓越莓共 20 吨,但预售时因京东无对应标签系统,搜不出鲜果蔓越莓信息,李晶多次沟通才解决。
在抚远三天,李晶问题不断,时刻盯着微信。回到上海,他要解决分拣生产线不足问题,抚远还存在冷库在哈尔滨且库容量有限、深加工生产线在青岛等问题,未来要在基地扩建冷库,建加工厂,涉及供应链体系搭建难题。
李晶把重点销售区域定位在北上广深,要向消费者介绍蔓越莓,他研究出把蔓越莓做成气泡酒的吃法挂在京东销售详情页。目前在京东平台,蔓越莓搭着蓝莓售卖,评论多来自购买蓝莓的消费者,鲜果蔓越莓认知度低,红海植业需说服消费者和零售渠道商。京东给他们的流量支持效果有限,李晶希望与奈雪の茶等有更高层对接,争取战略层面合作。
发展面临的困境
霜降过后,抚远下雨,白天变短,气温降低。劳动力不足是长久困境,抚远面积大、人口少,是黑龙江省人口流失严重的县级市之一,冬季市区冷清。蔓越莓水收时对人力需求少,但采收高峰期需大量临时工,今年采收季基地额外招了 200 名临时工,多是省内其他地区中老年人,年轻人吃不了苦。
采收后东北进入休耕期,常驻基地农民仍需每天早 3 晚 5 工作,巡查灌溉设备、查看冰下情况并汇报。比劳动力不足更让李峰头疼的是缺技术员,今年是基地成立第五年,迟迟招不到第三名技术员,年轻人渴望去大城市,抚远留不住也吸引不了外地技术人才,虽通过黑龙江科学院招人甚至给编制,但大学生因地方偏远不愿来,如今 36 岁的程正新是基地唯二的技术员,也是少有的年轻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