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科毕业为何选择进厂?揭秘年轻人进厂打工的真实原因

12次阅读

共计 1518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“本科毕业,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,只能进厂打工。”这句玩笑话如今成为了部分大学生的真实选择。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,一些本科生将目光投向了工厂。

南方某省会城市的张蕾,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的头部企业,然而离职后的五个月里,她始终未能找到稳定的职位。即使愿意接受月薪 3500 元的文员岗位,也需要有相关经验,而她的履历仅限于教育行业,薪资上限从未突破 4000 元。考研失利后,她耗尽积蓄,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。最终,她选择了进厂,尽管每天需要站立工作 12 小时,但其工作门槛低、收入却较之前高出不少。

类似张蕾的选择并非孤例。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开始走进工厂,他们被问及最多的疑问便是:“为何本科毕业仍选择进厂打工?”深燃采访了几位年轻人,发现他们的故事或许能够改变人们对这一现象的传统认知。首先,进厂打工的收入并不低,部分人的月薪可达上万元。其次,凭借本科文凭,他们不仅可以从事流水线工作,还可胜任行政、财务、技术员乃至工程师等岗位。有媒体报道称,某些工厂提供免费餐饮、宿舍条件媲美大学宿舍,甚至设有全勤奖和推荐奖励。

进厂打工的多重考量

河南洛阳的白晶为了筹备第三次考研,已经第四次进厂工作。而另一位河南青年余哲东,则因本科专业相关的体育培训收入过低,选择进入工厂担任技术员,包吃住且年薪达十万元,相当于老家小县城普通教师薪资的三倍。还有毕业生崔晔,虽未用上学历优势,却凭借语言技能和 CAD 绘图能力,在一家工厂工作六年,流水线岗位让他存款超 50 万元。

然而,工厂生活的周而复始、枯燥乏味的职业环境以及模糊的职业前景,也让这些年轻人感到疲惫不堪。外界或轻视或嘲讽的目光,更是让他们倍感压力。有人因在意面子而隐瞒学历,也有人借此努力争取晋升机会。

进厂打工的短期过渡与长期规划

对于一些人来说,进厂只是暂时的过渡阶段,比如白晶,她希望通过短期进厂积累资金,为考研做准备。而对于另一些人,比如崔晔,进厂则是一种长期的职业选择,因为高额的薪资让他在短短四年里积累了 50 万元的存款。

相比之下,余哲东起初选择进厂是因为薪资诱人,但随着对工厂行情的深入了解,他意识到,进厂不仅是为了短期经济收益,更是一个积累财富的途径。他计划先积累资本,再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。

进厂打工的挑战与成长

尽管工厂工作收入可观,但高强度的劳动和单调的工作内容仍是巨大的挑战。白晶刚进厂时,每天需要站立 12 小时,后来虽然改为坐着工作,但仍需长时间用眼,导致眼睛疲劳。此外,无尘车间的环境也让她感到不适。

余哲东虽为技术员,但每天工作 12 小时且无休日,让他身心俱疲。他回忆道:“每当机器出现故障,就需要不断调试,非常消耗精力。”工厂工资通常按工时计算,要获得高薪就必须加班,他曾一个月连续工作两周,每天工作 12 小时,最终挣得一万余元。

除了身体上的劳累,心理上的孤独感也是进厂打工的一大困扰。崔晔提到,流水线上的生活让他感到孤立无援,每月仅有一天假期,让他感到缺乏自由。而白晶在食堂用餐不到一周便感到厌倦,下班后只想睡觉,根本没有精力进行其他活动。

进厂打工的价值与反思

尽管进厂打工充满艰辛,但对许多人而言,它提供了快速积累财富的机会。白晶坚信,通过努力攒钱,她可以实现考研的梦想。张蕾则表示,尽管进厂工作辛苦,但她并不后悔,因为她从中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。

然而,也有部分人对进厂打工持否定态度。崔晔认为,进厂打工虽然带来了经济上的收获,但也使他在能力和视野上停滞不前。他认为,如果能重新选择,他会更早涉足更有发展潜力的领域。

综上所述,进厂打工对本科生而言,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它既能帮助他们快速积累财富,也可能限制他们的长远发展。因此,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,成为每个进厂打工者必须思考的问题。

正文完
 0